乐鱼体育官方首页经典培根(原味)

研究生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一院一品”第四期: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思政融入研究生实践性高品质人才培养

时间: 2024-05-18 18:40:08 |   作者: 乐鱼体育官方首页

产品说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而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教育部也指出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占比 ,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的高品质人才。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柔电学院紧紧抓住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能力这个关键点,不停地改进革新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三位一体”背景下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研究生实践性高品质人才培养实践中,以科研育人为突破口,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即构建党建引领的体制机制;“3”即实施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精品打造等三大攻坚行动;“10”即构建课程、科研、实践等“十大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持续打造“人人、时时、处处”的育人强磁场。

  一是健全党委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决策机制,坚持党委对研究生实践性高品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夯实育人基础,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面,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深入开展校企、校地、校内、院内党支部结对共建。柔电学院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筑梦科技强国”“学习雷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感悟生态之美,践行雷锋精神”“踏访历史遗迹,重温革命历史”“志愿服务新时代,雨花‘锋’范暖人心”和“党建引领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培根铸魂”等各类党日活动。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育人实效。柔电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第二课堂:聆听革命故事,重温红色记忆;寻访红色基因,勇担青春使命;研究生走进不老村,感受乡村振兴新画卷等各类活动。

  一是聚焦“增效”,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增强育人整体合力,着力推动院内机构改革,核减管理岗3个编制,促进管理服务机构减量增效;二是聚焦“融入”,构建保障有力的“十大育人”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服务育人,优化教职工考核评价办法,推进学生评价改革,构建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荣誉体系 。

  一是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形成良性运行机制,以“双带头人”工作室和党外人士工作室建设为牵引,积极推进育人主体与载体联动、线上与线下联动、校内与校外联动。二是聚焦“示范”,打造特色鲜明的育人精品项目,即打造IAM 星火大讲堂、开展IAM 研究生学术论坛、IAM 科研图文大赛、IAM 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和“博识通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平台。

  柔电学院研究生2个项目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特等奖并获国赛三等奖(获奖数列全校第一),2个项目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1个项目获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特等奖,1个项目获长三角集萃创新杯大赛三等奖,1个项目获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南京赛区主赛道优秀奖,10个项目获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提升。

  柔电学院在2023年完成15位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授予,168位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工作,其中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1篇,并有1名学生获王大珩光学奖,1篇硕士论文获得“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8篇硕士论文和4篇博士论文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8名学生入选年度研究生优秀学术创新成果校长特别奖,4名博士研究生入选校优博培育计划,11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硕、博),17名学生获“时钧奖学金”“中圣奖学金”等校外奖学金,72名学生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名学生被推荐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柔电学院积极宣传学生优秀事迹,讲好优秀故事,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由《科技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科学报》、交汇点、新华网等重要媒体报道各类学生及科技典型130余次。获评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新闻作品、新媒体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新媒体作品等多个奖项。2023年度前三季度新闻宣传积分全校第二。

  积极寻找就业信息,开展访企拓岗,拓展就业渠道,对毕业生进行人文关怀,强化就业指导、注重跟踪调研、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柔电学院积极举办未就业学生招聘会,2023届学生就业率达98.85%,43名硕士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博士,2024级研究生报考率比去年提升128%。完善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对抽检不合格论文零容忍。

  学院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形成协同效应。一是发挥师资优势,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以师资队伍背景为优势,结合我院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目前已开设20 余门全英文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学研究前沿。针对全英文专业课程,我院严格把关教案,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注重增强“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功能,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二是搭建专业团队,扎实推进地方课程实施。实施“专业课程教授负责制”,通过组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教授起到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长期稳定的专业课程教学梯队。三是实现资源共享,突破时间空间界限。

  一是搭建科研交流平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面向全院师生做学术报告近百场,打造“IAM 星火大讲堂”等高端公益学术品牌,帮助师生拓展学术视野。二是锻造科研品牌。柔电学院举办了研究生科技论坛柔性电子学院分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和“薪火相传”科研图文大赛,旨在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三是充分发挥导师育人功能。结合教师学历背景、学术水平等特点,确立了“科研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引导高年级学生积极组建团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生创新实践工程”和“优培计划”等项目的申报。

  实验室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实现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支撑。一是搭建实验平台,发挥平台育人优势。课题实验教学平台,设立研究课题组,实行分层次和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增加综合设计性、学科交叉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课题实验测试平台,成立仪器测试中心,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大型仪器管理,优化管理小组构架,完善各大仪器的管理细则,建立仪器室安全操作规程,制定仪器室应急预案等。二是做好平台建设与管理规划,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以明确实验平台功能布局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科学制订实验平台建设规划。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实验室的共建共享。师资共同体——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实践育人平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自建、共建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课题组与院里公共资源,满足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和原始创新等需要的实践教学、科研平台。

  重点围绕提升思政文化、创新民间传统文化、营造学术文化、孕育青春文化、倡导健康文化“五位一体”进行建设。在提升思政文化方面,通过实施党委、党支部、团委、支委、班委及研究生会多级协同联动,实现将思政工作优势转化为学院实际发展优势。在创新传统文化方面,通过实施品牌项目“IAM 科研图文大赛”,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在营造学术文化方面,通过实施品牌项目“IAM 研究生学术论坛”和“IAM 星火大讲堂”,以科学质疑(Skepticism)、求知若饥(Curiosity)、天道酬勤(Industriousness)、热忱奉献(Enthusiasm)、追求创新(Novelty)、自信力行(Confidence)、守望良知(Ethics)为核心的“SCIENCE”文化理念,助力提高研究生的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

  构建“三位一体”体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柔电学院通过强化危机预防、注重沟通实效、突发事件干预“三位一体”思路进行心理育人工作,并结合学校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扎实推动心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多管齐下为研究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强化危机预防方面,重点针对研究生毕业过程中顺利毕业问题,通过实施毕业困难学生双边座谈及相关研究生导师双边座谈,保障绝大多数研究生能够顺利高质量毕业。在突发事件干预方面,通过及时互动、直面问题、宣传引导等措施,确保师生安心、顺心。

  不断规范完善管理制度,积极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为培养科研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健全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的发挥院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规范和完善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提高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二是深入推进教授委员会议制度。进一步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选优配强各级管理干部,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

  科学统筹各环节育人要素,发挥多重服务要素的协同育人功能,建立完整目标导向机制。一是搭建服务育人交流平台,建立激励机制。以培育学生全方位人才为目标,以倡导“以学生为本,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构建全方位的创新性服务育人机制,完善服务育人的内容,夯实管理基础,提升高校服务育人水平。二是遵循“管理、协调、服务、指导”的原则,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拓展海外合作院校,与新加坡、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联系。三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形成科产教协同育人局面。将成果转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相融,在科产教融合过程中培养实践性高端人才。

  研究生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一院一品”:建筑学院 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研究生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一院一品”第一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新时代好青年引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