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坚持将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围绕“苹果、畜牧、蔬菜、小杂粮”四条产业链,系统推进,久久为功,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万元、增长8.9%,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77万元、增速15.3%,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锚定首位增收工程,推动苹果产业强链。紧抓陕西延安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持续把志丹山地苹果这一“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抓成最有奔头的产业。一种方法是抓生产组织体系。坚持以“十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认真落实“五方”包抓责任,积极开展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一直在优化果园管理、保障肥力投入、做好技术普及、提高果品质量,普及推广富硒苹果,努力做强高产园、提升一般园、改造残次园。截至2023年底,全县苹果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9.8万亩,产量23.06万吨,产值突破13亿元。二是抓技术服务管理。大力推行延安苹果“十八项”主推技术和旱地苹果无支架密植节水高效栽培“3332”模式,引进了青砧+品种组合试栽试验,开展不同品种砧木新技术应用、土壤三肥匹配及水肥一体应用、“灯、板、带、芯、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试验“两提两盖一涂一灌一挡”防冻害和“全自动、绞盘式、拉链式”屋脊型防雹网防雹技术,为213户脱贫户1419.23亩幼儿园提供生产端服务,包括管护、修剪、施肥、病虫害预防等。三是抓好产销增效工作。充分的发挥3500吨气调库和各村组已建成果库作用,做好苹果贮藏增值,搭建销售平台,优化信息服务,强化宣传推介,不断的提高志丹苹果的知名度和附加值。通过赛园赛果品评、邀请果商考察、外出宣传推介、线上线下促销和建立合作机制等形式,推动了全县苹果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拓展延伸,全县建成苹果集散地3个、销售集散点24个,建立苹果出口基地3万亩,“志丹苹果”连续两年走出国门销往“一带一路”。

  聚焦绿色发展路子,推动畜牧产业兴链。按照“大企业引领、新主体承载、生态化运行、循环式发展”思路,带动群众深度融入畜牧产业链。一是规模化发展。紧抓志丹县被确定为全省生猪养殖重点县政策机遇,全力推动生猪养殖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县种猪繁育基地顺利投产运行,年出栏种猪达4万余头。纸坊稍沟年出栏12.5万头繁殖场和金丁任台子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全面建成,即将投产。截至2023年底,全县生猪存栏22.1万头,出栏19.6万头,畜牧业产值达5.7亿元,畜牧业增加值3.3亿元。二是品牌化经营。先后引进新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榆林胜利集团共同落户,开启了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的畜牧养殖新路径,生猪养殖已成为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同时,村集体经济千头猪场在与新希望集团推广“六统一”(统一提供仔猪、饲料、疫苗、药品、技术、销售)生猪代养模式,大大降低养殖风险,真正的完成“旱涝保收”。三是生态化运行。围绕“一亩果三头猪两吨肥”配置目标,为全县30万亩苹果提供充足肥料,实现了苹果产业与养殖业以畜促果、果畜循环、绿色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生猪养殖产业链建设,2024年全县畜牧业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对标新业态供给推动设施农业融合发展。围绕3个棚栽作业集中区,在品种引进、技术迭代和新设备推广方面持续用力,全力推进高产、高质、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引进盖世京欣、绿小酥、辣椒、黄瓜,番茄等瓜菜新品种3大类12个,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助推全县日光温室棚均收入达到4万元,弓棚棚均收入达到8000元。涌现出一批效益显著的种植户,例如双河桃庄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8棚新品种瓜菜,春季一茬收入高达30多万元;顺宁产业大户任华种植火龙果、草莓及西甜瓜,年收入20万元以上。二是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继续推广日光温室土壤修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关键技术,灵活推广雨水洗盐、作物除盐、石灰氮高温闷棚、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配方施肥和基质栽培等技术,修复土壤200亩、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200亩、治理土壤消毒连作障碍240亩、安装智慧卷帘25台、推广自动放风技术25棚;大力推广高垄栽培、棚内滴灌、机械化耕作等先进生产技术。三是加大新设备推广力度。推广安装和使用保温被、补光灯、自动放风机、轨道运输车、微耕起垄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在杏河牛寨、沙湾,保安西武沟、双河桃庄湾等村新建“95”式日光温室50座,在保安孙岔村和张沟门村、候市冯咀村新建小拱棚40座,在顺宁白草台、杏河沙湾对原有日光温室进行了加固维修和棚体改造。

  突出“土特产”文章,推动小杂粮种植补链。做精做强小杂粮精深加工,畅通销售经营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增强“志丹土特产”市场竞争力。一是在种植端用力。改良品种,提高机械化水平,发展“订单农业”,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万亩、玉米增密度种植1.5万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2万亩;我们建立了一个谷子新品种展示基地,展示了16个品种。我们选育了100亩青薯9号马铃薯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并建成了2.5万亩小杂粮订单生产基地。二是在加工端聚力。大力推广富硒产品,研发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推广“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基地”杂粮发展模式,引导石磨坊农民专业合作社、永宁小杂粮加工厂等企业改造升级,开发谷子、荞麦、杏仁等小杂粮主食产品、速食,拉长产业链条。三是在销售端发力。打响叫亮志丹县农特产品牌,“志丹小米”“志丹黄芥油”等6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先后培育“德润聚”“洛河畔”“石磨坊”等特色农产品品牌8个,电商直播、网店铺货,线上线下齐发力,志丹县将杂粮产业与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打造农耕体验、休闲观光联合体,将产业链向文旅、商贸等领域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