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在秦皇岛市抚宁区留守营镇苗宏农业种植基地,六七辆搭载新型北斗导航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播种机驶过之处,平整的土地便隆起了一条笔直的田垄,黑白相间的地膜覆盖其上,而马铃薯块已经顺着机械埋进了地里。
从传统机械到卫星定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近年来,抚宁区深挖创新潜力,向科技要产能、要质量、要效益,不断加大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充分的发挥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作用,为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翅膀,促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
“播种机集旋地、起垄、施肥、覆膜、滴灌等系列作业于一体,提高了农事作业的精准化、标准化,也节约了人力成本。”苗宏农业负责人黄金亮说,今年,基地计划种植马铃薯3000余亩,作业质量和效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通过引进高科技,作业效率比人工作业高出十多倍。
“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后,不用肉眼瞄准前方标线了,工作起来更轻松、高效。”在种植现场进行指导的抚宁区农业农村局机械化办公室负责人李玉辉介绍,目前,抚宁区配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动力机械已达200余台,以种植马铃薯为例,每天每台机器的作业面积能达到20亩左右,破解了种地成本高、收益低的问题。
据李玉辉介绍,农业机械化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又叫“精准农业”,无论是播种、施肥、浇水、旋耕深度等,都可应用此技术,可有效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人工”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使农业种植在标准化、效率化、产品质量上达到一个稳步的提升。
“这1500亩小麦的灌溉,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既省时又节水,还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降低了种植成本。”在位于抚宁区茶棚乡大所庄村的“千亩方”小麦基地内,种植户方圆正在操作手机与水井口的智能滴灌设备做调试。据了解,这款手机APP与基地内的所有水井联网,能精准控制每口井的出水时间和出水量,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浇灌需求。
播种前,软件提供的气象服务能让种植户精准把握最适宜的播种时机;播种时,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机械设备能科学地进行深耕、深松和播种作业;播种后,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植保无人机等设备更免除了后期管理的后顾之忧。科技让种粮变得轻松又可控。
“以前都是在收到气象局推送的大风或者降温预警短信后,安排工人赶到基地,做好关闭通风口、加盖保温被等防御工作,费时费力。现在用手机就能及时控制相关工序,真是方便了许多,突发的天气变化几乎没给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在抚宁镇食正源蔬菜种植园区内,负责人张洪军一边指挥工人检修相关设备,一边介绍。
只见他手机的屏幕上不停地闪烁着一连串的数字:温度24℃、湿度88%、二氧化碳浓度650ppm……棚室内墙壁上的一个传感器,也显示着相关数据。
“这个传感器能实时感知棚室内的各种各样的环境要素,并同步上传到我的手机,按照设定的温湿度来自动开关通风口。根据不同阶段的不一样的需要,我还能够直接进行人为的操控。比如,遇到雨雪天气温度会降低、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我就控制延迟通风口打开时间。”张洪军说。
食正源种植园区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盒马鲜生,品质要求高,所以棚室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水肥配比等都要严控。有了现代技术的加持,这些曾经困扰张洪军多年的难题被轻松破解。而且品质提升带来的价格上的优势,高科技推广带来的用工减少,也降低了种植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倍增。
随着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家庭农场的种植户在不断调整发展趋势,专心念活各自的“种植经”。在抚宁镇杜百贺家的家庭农场里,现代化农机平整土地、起垄,配合村民覆膜、栽种、浇水。他们身后,是一片片整齐的洋葱田。抚宁镇南部片区土壤为轻砂壤土,有机含量高,非常适宜种植洋葱。经过区、镇两级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抚宁镇洋葱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现辖区洋葱种植规模已近1000亩。
在腾凯种植家庭农场,二茬萝卜开始采收,工人们正把出土的萝卜有序切叶、分拣、装袋、搬运、储存。近年来,抚宁区积极地推进农作物二茬种植。腾凯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黄金亮和记者说,农场承包了1100亩土地,每年两茬种植,头茬种粮食,二茬种植白菜、萝卜和芥菜。两茬种植大幅度的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每亩比一茬种植多收入600元左右。
目前,抚宁区农业特色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0万余亩。其中,上茬粮食、下茬蔬菜的二茬模式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2万余亩,年均可增加收益700余万元。
抚宁区是“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区”,连续16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去年7月,抚宁区农业农村局协助区生猪行业协会成功申报了“抚宁生猪”地理标志认证。抚宁生猪作为抚宁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代表,也已经走上了智慧养殖、绿色发展之路。
“看,这是记录种猪身份信息的电子耳标,被誉为养猪业的‘黄金标签’。它不仅提供了唯一的身份标识,还集成了各种传感器,用于监测猪只的健康情况、体温、活动水平等重要参数。”走进位于抚宁区的秦皇岛水米田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公司负责的人介绍,“这一些数据通过电子耳标实时传输到养猪场的管理系统中,我们大家可以随时查看每头猪的情况。如果有疫病爆发或某些猪出现异常,能马上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水米田农牧公司作为全市顶级规模的种猪繁育基地,切切实实尝到了科技加持的“甜头”:高标准打造的生猪种源实验室、隔离区和防疫、检验检疫系统为生猪的健康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喂饲系统确保喂养的科学化;覆盖整个厂区的智能化温控系统实现饲养环境的恒温控制;全自动刮粪虹吸系统让生猪粪便立即进入沼气发电池,通过燃烧发电供厂区生产生活所用……一系列科技化、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了生猪养殖效益。
在抚宁镇下庄管理区,以宏都实业集团为主体形成的抚宁区现代农业园区2018年就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已形成集种猪生产、生猪规模育肥、屠宰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园还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教育科研单位密切合作,推广种猪人工授精、种猪生产性能测定、配合饲料、高床养猪、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先进的技术,农业科学技术贡献率达到65%以上。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抚宁区科技含量十足的标准化养殖场已达30余家,全区年出栏生猪65万头,存栏26万头,确保了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市场供应。生猪养殖作为当地主导产业,其发展道路也因科技的赋能而越走越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