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大大下跌,10月开始止跌,11月猪价已逐渐回升,这对广大生猪养殖场(户)来说是个好消息。那么,猪价回温的向好形势下,猪场该怎么来实现持续的降本增效呢?作者觉得,关键还是要有良好的饲养、管理上的水准和疾病的防控能力,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重大传染性疾病决定了猪场是否盈利,而常规性疾病决定了猪场盈利的多少。重大疾病如经典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等可通过生物安全和疫苗两方面加强防控;常规疾病如肢蹄病、环境导致疾病、霉菌毒素中毒、细菌性疾病等可以通过减少致病因素实现有效控制。针对疾病需要有“防”大于“治”的理念,多数情况下,疾病带来的损失远大于预防产生的投入。
所谓“降本增效”,一是“降本”,在总产出固定的情况下减少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二是“增效”,单位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增加总产出。提高生产水平可总结为九字诀,即“生的多,死的少,长得快”。
加强对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每头母猪的年产胎次,降低种猪每年的非必须生产天数,提高种猪的利用效率。正常利润情况下,母猪在第2-3胎才能收回种猪成本,而母猪在第3-6胎时生产性能最佳,所以猪场一定要做好合理的胎次结构,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
提高猪只的存活率就是要降低淘汰或死亡。非疾病原因如压死、初生重低等,可通过加强生产管理来降低损失;而疾病原因重在预防,一方面要管控致病因素,另一方面要及时有效地发现疾病。对规模化猪场来说,需要健全报表记录,定期分析猪只死亡、淘汰的原因,对超过警戒值的指标及时分析,并采取防治措施。
品种、饲料配方、环境、疾病等因素可影响到猪只的生长。例如,温度过低时会明显降低饲料转化率,减缓猪只生长速度。另外,生产模式也会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效益,批次化生产是目前较流行的生产模式。
(1)降低饲料成本。合理把控原料采购价格,争取原料采购质优价廉;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营养转化利用率;根据猪只阶段和需求,制定科学的饲喂方案等。
(2)提高生产效率,在折旧、工资福利、水电等投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仔猪或育肥猪的分摊成本。
(3)减少浪费。例如,在保证适宜温度前提下节约夏季降温和冬季取暖费用,合理选用料槽避免饲料浪费,合理使用兽药、疫苗避免错误用药或者用药不足和过量。
猪场降本增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行业低利润甚至亏损的状态下,猪场能否盈利考验的是猪场的真功夫,只有从采购到饲喂、从管理到养殖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降本”,才可以获得持续长久的“增效”。